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要闻 > 工作信息
【品读永州】柳子庙,永州这座祠庙大有文章
  • 2022-08-15 09:23
  • 来源: 文化永州
  • 发布机构:
  • 【字体:    
    零陵古城柳子街中段有一座祠庙,砖木结构,三栋进深,坐北朝南。庙门正上方有石刻“柳子庙”三个大字;正门石门框上刻有清代永州知府杨翰手书对联:“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东西门楣分别有“清莹”“秀澈”石刻。这座看似不起眼、规模也不甚宏大的建筑,为纪念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而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柳子庙有文可考始自北宋至和三年(1056),当时名为柳子厚祠堂,至南宋绍兴十四年(1164)重建,明正德八年(1513)、嘉靖二十五年(1546),清同治二年(1863)、光绪三年(1877)多次维修。现存柳子庙,系光绪三年(1878)所建,后经多次维修。

从祠庙正门进去,即为戏台,民国10年( 1921)重修。戏台为木柱木楼,歇山顶三檐;台顶有瓷葫芦,泥塑鏊鱼等;台檐柱上端有彩色凤凰,麒麟木刻浮雕;台两侧有“胜地喜临江,万叠云山来缥缈;高情还爱石,一园花竹尽玲珑”对联(清杨季峦撰,何绍基书)。

过戏台,越戏坪,跨十三级石阶进入中殿。中殿分左右两院,中为俑道,从俑道拾级而上进入后殿。进深均为三间,殿中旧有神龛,中塑柳宗元像,高3米(现存大理石像为1992年重塑)。中殿木柱木壁,后殿木柱砖墙,殿后是碑堂。

碑堂后墙上嵌有知府廷桂拓刻的“荔子碑”,立有明正德六年(1511)知府曹来洵《游愚溪》碑、明嘉靖年间严嵩书刻《寻愚溪谒柳子庙》诗碑、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王日照《愚溪怀古》诗碑、万历二十二年(1594)王泮《捕蛇之歌》诗碑等。碑堂两边为东西侧院,西院内竖有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知府刘养仕所撰《重修柳司马祠记》石碑。

原庙内各柱都挂有木刻楹联、匾额,“文化大革命”中均被焚毁,三殿亦被用作朝阳中学教室,至1982年方迁出。1964~1988年,湖南省政府7次共拨款25.3万元进行维修。1992年、2003年先后两次对柳庙内各殿及戏台、环柱、过亭、享堂、内外台阶进行全面维修,并将围墙外延加固。1956年、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两次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柳子庙基址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谪贬永州后期卜居的地方,位于愚溪(原称冉溪或染溪,柳宗元改名)北岸。

公元805年,柳宗元来到永州,在城内千秋岭和法华寺居住了五年,后因发现西山和愚溪之美,乃迁居于此,经营出“八愚”风光,创作《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石渠记》《石涧记》《袁家渴记》《小石城山记》等“永州八记”和《愚溪诗序》《渔翁》等文学名篇。

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章,让永州成为唐代文学的重镇。收入《柳宗元全集》的诗文共582篇(包括外集、外集拾遗),据统计,在永州写就的多达334篇(往返途中除外),占总量的五分之三。其中,有众多广为流传的不朽篇章。

明代文艺评论家茅坤在评论柳宗元时说:柳宗元“与山川两相遇,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以搜岩穴之奇;非岩穴之怪且幽,亦无以发子厚之文”,说《小石城山记》是“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柳宗元与永州山水相遇,才产生了这些千古奇文。

永州山水为柳宗元提供了一场充盈浩大的心灵盛宴,柳宗元为永州山水涂抹了一层绵远悠长的文化韵味。柳宗元张扬了永州山水之美,永州山水也成全了柳宗元文字之奇。一条风光骀荡的愚溪,就是柳宗元精神外化的象征。

“笔笔眼前小景,笔笔天外奇情”,这是金圣叹对柳文的赞赏语。

“唐宋以来,一人而已”,这是清人焦循对柳宗元山水文字的评价。

“振拔于文坛,独有千古,谓得非人杰哉”,近代学者林纾这般肯定柳宗元的文学成就。

“文冠八代”“都是文章”,是悬挂在愚溪河畔柳子庙正殿横梁上的牌匾。

柳子庙,永州这座祠庙大有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