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 > 工作信息
分享到:
徐家井街道2025年移风易俗工作落实情况
  • 2025-10-22 09:02
  • 来源: 徐家井街道办事处
  • 发布机构:
  • 【字体:    

徐家井街道2025年移风易俗工作落实情况

根据《2025年零陵区移风易俗工作任务清单》的部署要求,徐家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坚持将移风易俗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重点任务,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 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深入摸排,夯实工作基础,实现“底数清、情况明”

街道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民政、党建、宣传、妇联、共青团等多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制定了详细的摸底排查方案。采取网格化模式,对辖区内所有相关关键人群进行了“地毯式”摸排登记。

基础数据全面掌握。对活跃在红白事中的关键人员进行了细致排查和登记。目前,已为9名红白理事会成员、3名从事相关仪式的“司公”以及3名常驻本地的表演人员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从业年限、活动范围、联系方式等,并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15份。

培训引导同步开展。结合摸排工作,街道分批次组织了专题培训会3场次,覆盖所有已登记的关键人员。培训内容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级移风易俗政策要求、文明礼仪知识以及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注意事项。例如,在潇湘门社区组织的培训中,资深“司公”邹群虎表示:“以前只管把场面搞热闹,现在明白了,节俭、安全、文明才是真体面。”通过培训,有效引导这批“风俗引领者”转变观念,成为移风易俗的宣传员和实践者。

(二)因地制宜,修订完善章程,确保“章程实、能落地”

街道选择基础较好的1个社区(潇湘门社区)作为试点,率先启动红白理事会章程的制定修订工作。

一是民主协商凝聚共识。试点由社区“两委”组织,先后召开居民代表、党员、组长、红白理事会成员以及部分“都管”“媒婆”等参加的协商会议3次。会议围绕婚丧事中的彩礼数额、宴请规模、菜品标准、仪式时长、车辆数量等焦点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例如,潇湘门社区在协商中,针对“天价彩礼”问题,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参考当地平均收入水平,明确了彩礼上限建议标准。

二是章程内容简洁管用。严格按照“不超过8条”的要求,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定的章程摒弃“大而全”,聚焦群众反映强烈、最容易突破的关键环节。如徐家井社区红白理事会新章程仅7条,明确规定了“婚事宴席不超过20桌,每桌菜品费用控制在1000元以内;丧事活动原则上不超过3天,禁止滥放烟花爆竹;提倡不收受高额礼金,邻里乡亲随礼不超过300元”等具体条款。条款语言通俗易懂,如“摆酒不攀比,心意到了就可以”“鞭炮少放一挂,安全多添一分”,让居民一看就明白。

目前,试点经验正在全街道逐步推广,3个社区都完成了新章程的制定或修订工作。

(三)融入公约,强化监督执行,推动“规约活、入人心”

将移风易俗要求有机融入居民公约,并强化党组织的监督作用和规约的执行力。

徐家井街道党工委指导各社区将“村级党组织对红白理事会的监督职责”以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等移风易俗核心内容写入居民公约。在表述上,充分采纳“大白话”,力求生动具体。如回龙塔社区规约中写道:“红白事,找理事会,党员监督不跑偏;彩礼金,莫成负担,幸福生活才长远。” 这种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提高了群众的接受度。

坚持“先易后难、久久为功”的策略,各社区首先选取1-2条最具操作性、最易形成共识的条款进行刚性约束。例如,多个村将“禁止在主要道路和公共区域搭棚宴客、影响交通”作为首批严格执行条款,由村级党组织牵头,红白理事会、民兵队伍等共同监督。7月以来,成功劝阻违规搭棚行为2起,居民逐渐养成在固定场所办理红白事的习惯。

在强化监督保障方面,徐家井街道明确了社区党委定期听取红白理事会工作报告的制度,将移风易俗落实情况纳入村级考核和党员积分管理。设立“红黑榜”,对遵守规约的典型进行表扬,对违反者进行适度 建议修改为 曝光和劝导,形成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思想观念转变仍需时日。部分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认为“规矩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对婚丧礼仪简化存在抵触情绪,担心“没面子”。攀比心理在部分群体中依然存在,彻底扭转需要持续引导。

二是工作推进存在不平衡现象。城区社区之间,对移风易俗的接受度和执行力度存在差异。基础好的社区推进快,效果明显;个别基础薄弱社区,理事会作用发挥有限,工作阻力较大。

三是长效机制尚需完善。目前主要依靠行政推动和居民公约的软约束,对于不遵守规定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刚性制约手段。红白理事会成员多为兼职,积极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是对特殊人群的引导难度大。已登记的“司公”“媒婆”等人员,其收入与活动规模有一定关联,简化仪式可能直接影响其经济利益,虽然经过培训,但彻底转变其行为模式,需要更深入的引导和合理的疏导策略。

三、 下阶段工作打算​

下一步,徐家井街道将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持续深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创新宣传方式,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播、微信等平台,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和先进典型,潜移默化转变观念。

二是全面推广有效经验,促进均衡发展。总结提炼示范村的成功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建立街道内部交流学习机制,组织工作滞后社区到先进社区观摩学习,实现整体提升。加强对薄弱社区的指导和支持力度。

三是着力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工作成果。探索将移风易俗与信用体系建设、福利待遇等适度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争取资金支持,逐步完善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红白理事会成员的常态化培训和激励,提升其工作能力和积极性。

四是加强分类指导与疏堵结合。对“都管”“司公”等关键人群,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注重引导其转型发展,例如鼓励其学习主持文明婚礼、提供简约庄重的仪式服务,使其成为新风尚的传播者。

总之,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徐家井街道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努力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贡献街道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