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02009/2020-00077 | 发文日期: |
|
发布机构: | 零陵区菱角塘镇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主题词: | |
统一登记号: | 信息时效性: | 有效 | 文号 : |
永州日报讯(记者 李丽 通讯员 吕定禄 李一鸣) 农业要发展,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乡村人才的可持续供给,离不开心系乡土的带头人、领路人。2017年4月,33岁的李俊达,放弃在外事业,返回家乡零陵区菱角塘镇,高票当选天字地村支书、村主任。就任当天,李俊达庄严承诺:保证做到脚踏实地,诚实守信,因地制宜,谋求发展,用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经过3年多的努力,该村水电路网络基础设施逐渐健全;生态种养、有机农产品等产业初具规模;农户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个新时代的幸福村、小康村呈现在大家眼前。
办企业 诚信服务赢得市场
返乡之前,李俊达创办了一家建材公司,主要生产腻子粉和瓷砖胶。
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产品质量过得硬,“凡是用过的都说好”。在生产过程中,李俊达对产品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不合格的有瑕疵的产品一律不许出厂,即使不慎到了用户手里,也得追回来调换合格的产品。
2019年,一位双牌的用户,反映收到的货物有质量问题,接到反馈后,李俊达立即安排人员前去处理,经调查后发现,虽然系用户使用方法不当造成,但公司在帮他们纠正使用方法后,依然给予用户适当的补偿。
在日常的销售过程中,他要求公司全体人员严格信守契约,尽最大能力满足用户需求,坚守合同认可的交货时间和结算方式。正因为抱着严格要求质量的经营理念,李俊达的公司有了更多的回头客,同时也赢得了更多的市场。
解民忧 着力解决民生难题
菱角塘镇天字地村虽然临近零陵城区,但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行路难、灌溉难、吃水难等有关民生问题日益突出,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作为新上任的村支书、主任,李俊达践守承诺带领支部一班人问计于民,想方设法跑项目,千方百计争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全力改善全村基础设施。
“要想富先修路”。围绕群众反映的行路难问题,李俊达不计小我,先后垫资69.2万元,扩建水泥硬化路3.2公里,扩宽了自然村之间的所有通道;将村主干道扩宽至6米,其他通组路均扩宽至5米。
着力解决群众“用水难”。李俊达与村委会配合区镇两级组织积极争取到了“小农水”改造项目,解决了全村900余亩基本农田灌溉难问题。大力实施饮用水改水工程,解决了全村226户1065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李俊达与村委会班子成员达成共识,带领村两委积极发展生产,大力改善农村环境,努力营造村庄绿化、道路硬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的村居环境,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许多居住在城区的村民都相继迁回来,为村庄的良好生态环境和日益变化的民风点赞。
谋发展 引领全村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重在培育好产业之根。
自担任村支书后,李俊达在认真调研后分析,按照“传统产业要做优,特色产业要做强,新兴产业要做大”的发展思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传统农业进行提质增效。
说干就干,李俊达抓住机会,根据有关涉农政策,动员全村流转了800余亩土地发展特色经济,发展特色种养产业,让集体经济实力大增,村民增收致富有了门路。
几年来,天字地村大力发展水果种植,开发生态桃子基地57.2亩,每年发放村民工资约10万元,让数十户农户受益;发展生态养殖,建成生态养殖场1个,年产“天字地御鸭”5000只,实现产值约50万元。由于全部实行生态化管护,产品质量有保障,天字地村的特色农副产品口碑过硬,赢得消费者广泛的欢迎。同时,天字地村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产业,积极与各相关企业联系,建立长短结合的用工合作机制,年均实现劳务收入30万元。
天字地村真真切切的发展和变化受到了市、区有关部门的好评。2018年被评为零陵区美丽乡村、同心美丽乡村;2019年被评为零陵区小康示范村;2020年被评为市级人居环境示范村;2020年被评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