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02009/2022-00185 | 发文日期: |
|
发布机构: | 零陵区菱角塘镇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主题词: | |
统一登记号: | 信息时效性: | 有效 | 文号 : |
永州日报讯(通讯员 杨万里 陈斌)“‘七一’ 期间,镇里和我们区医保局每天有10来名党员义工到村里帮助种植大户采摘豆角。”7月4日,零陵区医保局驻菱角塘镇炭木桥村工作队长蒋富宝说。
炭木桥村是个半山区村,全村24个村民小组。近年来,在市区工作队的帮助支持下,该村发展豆角产业,并小豆角做成乡村振兴大产业。去年,全村人平收入达3万余元。今年,全村在家的310余户村民家家户户种豆角增收致富。
说起种豆角的事,村支书陈国武介绍:过去,我们炭木桥村群众有种豆角的习惯,但都是小打小闹,在自家房前屋后或田埂上种点豆角自己吃,种得多的偶尔拿到市场出售、换点生活用品。2014年,上级扶贫工作队通过调查走访,发动村民种豆角致富,当年村里种了50多亩豆角,由于交通不便,加之上半年雨水多,种出的豆角大部分烂掉或做了猪鱼饲料,没卖出多少。当年10月,市区工作队的队员们逐组逐户调查走访,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痛定思痛,决定从狠抓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解决种豆角致富的“瓶颈”问题, 先后多方筹资1000余万元,在交通、水利等农口部门的支持下,用4个多月时间修通了8条通村通组水泥公路,同时修通5条机耕道、3座便桥和4条水沟, 实现了村村组组通水泥路。2016年,又投入40多万元为村里建起烘烤腌豆角的烤房和300多平方米的储藏室,解决了阴雨天豆角无法晒干的大问题。
“2016年,我动员妻子种豆角4.1亩,收入3万余元。2018年,我家种豆角13亩,收入达到12万元,去年,我家种豆角18亩多点,收入达18万元,今年我家在村里种豆角最多,6月初以来,每天要请7到10名村民来釆摘豆角,今年收入可达23万元。”陈国武说。
“近3年,炭木桥村豆角种植面积两季保持在1000亩左右,每年6月至8月来这里收购鲜豆角的农用车络绎不绝,豆角产业已成为炭木桥村乡村振兴的龙头产业。”该镇党委书记陈丰收说。
走进村委会对面的一个大厂房,只见一屋子大腌菜坛子,共有260多个。“像这样的大腌菜坛子村里统一购置了800多个,都是免费借给村民腌豆角用的,村民已借去600来个,每个坛子能腌37.5公斤干豆角。”村干部邓湘南介绍说。
村民蒋青云说:“说实话,刚开始,我确实有点不乐意种,后看到陈支书家种豆角赚了钱,我也跟着种了。种豆角3年,不但让我全家增加了收入,还盖起了新楼房,去年我还买了辆车。”
今年,该村鲜豆角刚刚上市,已有南宁、长沙、深圳、上海等地的客商通过网络、手机购买干豆角、腌豆角、浆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