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02009/2021-00159 | 发文日期: |
|
发布机构: | 零陵区交通运输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主题词: | |
统一登记号: | 信息时效性: | 有效 | 文号 : |
零陵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区域面积1986平方公里,下辖7镇、3乡、6个街道办事处,共299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61.57万人。2015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2019年底实现了全区25户及100人以上的自然村100%通水泥路,初步建立了以国道、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纽带,村、组道路为延伸的区域公路网络。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区在省厅大力创建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活动的背景下,高度重视城乡客运一化本创建工作,制定了优先发展城乡客运事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并按照“一县一公司、公车公营、统筹规划、乡村全通、价格惠民”的发展思路、全面整合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基础配套,优化运营环境,完善客运网络,初步形成了“对外大畅通,对内大循环、镇村全覆盖”的城乡客运运行网络,城乡居民共享客运发展成果,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下面我就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机制,以完善的制度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我区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20个区直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全区城乡客运一体建设工作。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和区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城乡客运一体创建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强化规划设计。制定出台了《零陵区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2018-2020年)》《零陵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为我区城乡客运一体化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强化调度考核。明确责任分工,采取“一周一汇报、半月一调度、一月一考核”的工作机制,倒排工作期,定期碰头汇总,及时调度解决困难。
二、定重点,以高效的执行力促进资源整合
2018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由永汽总公司为运营主体,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运作,行业主管”的模式和“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保安全”的原则,支持永汽总公司零陵分公司作为零陵城乡客运一体运营主体。一方面全面规范客运市场。自2017年起,我区暂停办理审批部分农村客运公司班线车辆和农村乡镇到村的面包车营运延期经营手续,有计划、分批次地完成部分私人挂靠客车和从事客运的微型面包车退出客运市场,减少整合收购压力。另一方面全力支持整合收购。整合、收购全区农村客运班线时,我区主要领导坐镇指挥,相关单位通力配合,先后投入2600余万元,使全区10家客运公司、26户个体经营者共101台班车在半个月时间内全部签订退出农村客运经营协议,同时实现零信访。
三、抓基础,以务实的举措完善交通网络
一是全力推进交通网络建设。全力推进区、镇、村、组四级交通网络建设,2015年,率先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2018年,启动自然村通村道路硬化工程,2019年底,688个自然村通村道路硬化工程全面完成,硬化率达100%。同时投资20多亿元启动了零双一级公路、朝阳大道、瑞翔大道、毛西公路、麻凼公路、人何公路、G322、G207大中修等一批重点骨干路网建设。目前,我区公路总里程达3347公里,其中:国道91公里,省道114公里,县道362公里、乡道456公里、村道1666公里,自然村道路571公里、城市道路80公里,为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全力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坚持政府主导,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多方筹资,加快推进客运招呼站、客运站场、村庄服务点等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路、站、运”一体化建设模式,推进客运站与道路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目前,全区已建成城区客运站2个,街道、镇客运站5个,农村招呼站156个,新建道路公交站台基本实现了“三同步”。三是扎实抓好安全隐患整治。针对部分弯多、路窄、道路等级低等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路段,自2016年以来,我区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对农村公路实施了以窄加宽700余公里,“三标一改”安防设施道路1500余公里,进一步改造和完善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行车安全隐患。
四、惠民生,以积极的态度保障群众需求
一是全面统一票价,保障市民利益。我区对城乡公交票价实行统一定价政策,对于行程较长的村镇班线,区财政府采取补贴运输成本的方式,使公交收费维系低廉的票价。目前,我区所有客运班线均的原票价的基础上下降30%以上。二是积极搭建平台,推进“通村村”预约服务。借鉴贵州“通村村”营运模式,我区投资300多万元,率先在全省建立了“村村通”城乡客运一体化指挥平台,根据城乡差别、不同时间的乘客需求,基本实现了线上预约,线下搭车。三是推进综合整治,营造良好交通环境。建立了公安、交警、运管、城管、市场管理联合执法机制,持续开展交通违法、机动车非法营运综合整治,从严打击营运违法行为,努力营造城乡客运良好的客运市场环境。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受防范债务风险政策的影响,公益性交通项目不能通过融资来建设,地方财政每年投入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交通项目建设需要,致使大部分的交通干线公路、汽车站场等配套设施建设资金难以落实。二是偏远线路票价降价难。根据城乡客运一体化创建要求,所有开通客运班线票价在原有票价的基础上全部下降30%以下,零陵境内大部分乡镇是偏远山区,营运线路长,标价普遍高,特别是一些偏远乡镇、冷僻线路,本来客源稀少,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降低票价更是增加企业负担,财政补贴难度大。比如现开通的县内城乡客运线路零陵至珠山班线,运营里程40公里,自2007年发生票价矛盾以来,十多年来一直都维持在原来7元的票价未变。近年来,随着人员工资、油价上涨、运营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运营企业实在不勘重负,广泛征求沿线群众意见,报区发改委批准,经两次微调后,现在的票价也仅为10元,约0.25元/公里,而县际班线零陵至双牌运营里程仅32公里,票价为12元,约0.38元/公里,大大高于县内班线票价。在不减少企业收入、不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下,如何降低县内城乡班线票价是我们面对的一大难题。
两年来,在省厅和市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城乡客运一体化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开局,基本实现了行村100%通水泥路、100%通城乡客运班车,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城乡客运一体化创建标准,对标对表,逐一落实,以更高的标准、更好的成绩,确保示范创建工作圆满成功。
零陵区交通运输局
2021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