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02009/2020-00126 | 发文日期: |
|
发布机构: | 零陵区教育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主题词: | |
统一登记号: | 信息时效性: | 有效 | 文号 : |
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
(通讯员 张子银 眭善文)零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2020年采取“科学规划、‘三个一批’促整合;多措并举,‘三支队伍’保教师;多轮驱动,‘三种教法’保教学;强化机制,‘三项措施’做保障”的“四三”工作法,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标准将全区40个教学点整合优化提质为7个,7个教学点的教育教学、内部管理、教学资源受到上级领导和老百姓的一致好评。科学规划,“三个一批”促整合
孙子兵法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办学如同作战用兵,必须事先做好策略和计划,从而实现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目标。
停办一批。对未连续招生的教学点以及学生数10人以下的石山脚街道华源村小、水口山镇上哲元村小、水口山镇山岩村小、水口山镇楚阳村小、大庆坪乡大田尾村小、大庆坪乡大江背村小、菱角塘镇青山观村小、石岩头镇板上村小、邮亭圩镇刘家桥村小、珠山镇林家村小、梳子铺乡木塘村小等11个教学点停办。
整合一批。将石山脚街道石山脚村小、水口山镇马子江村小、大庆坪乡石脚盆村小、大庆坪乡芬香村小、大庆坪乡排家洞村小、大庆坪乡田家湾村小、大庆坪乡楠木山村小、大庆坪乡白菜洞村小、大庆坪乡田尾村小、菱角塘镇毛竹园村小、石岩头镇周家村小、石岩头镇井仔头村小、石岩头镇财家村小、石岩头镇大屋村小学、石岩头镇落脚底村小、石岩头镇杏木元村小、石岩头镇加禾田村小、石岩头镇岭尾村小、邮亭圩镇乐塘坪村小、邮亭圩镇滑石山村小、珠山镇坦夫村小、富家桥镇大庙头村小等22个教学点进行整合。
提升一批。本着人口密度大、位置居中、学生就学方便的原则,将石山脚街道杨柳湾小学、石山脚街道马迴村小、大庆坪乡老村里村小、珠山镇竹山脚村小、珠山镇水埠头村小、水口山镇拱门村小、石岩头镇阿凼里村小等7个教学点进行改造提质。强化措施,优化管理,优化配置、优化队伍等多渠道提升教学点的办学质量。
多措并举,“三支队伍”保教师
提升教学点教学质量,必须有优质的教师队伍作保障,为此,零陵区教育局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稳定好一支公办教师或公费师范生队伍。全区从公费师范毕业生中定向单列教学点教师计划,确保全区每一所教学点有一名公费师范生或派驻一名公办教师,确保教学点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配备好一支助教、保安辅教工作队伍。每个教学点从原代课教师或退休教师中聘请一名助教,协助公办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每个教学点配备好一名保安兼保教,保障教学点师生的安全和生活。
建立一支灵活送教的流动教师队伍。中心小学和完小组建一支音体美学科的走教队伍,对教学点的音体美学科实行走教流动上课,确保教学点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上好课程,全面提升教学点的学生素质。
多轮驱动,“三种教法”保教学
优化教学管理,提升办学质量是教学点优化提质的重中之重,为确保教学点学生享受优质的教学服务,建议强力推行三种教法提质量。
对点帮扶搞“联姻”。一所城区学校和中心校结对帮扶一个教学点,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学资源等方面予以结对帮扶,共同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统一进度,统一检测,全面提升教学点的办学质量。
送课下校促交流。为提升教学点的教育教学水平,全区推行送课下乡促提高活动,城区每月一次,中心小学每周一次,送课至教学点,提高教学点课堂教学效果。
网络联校促“共享”。在全区各教学点开通教学网络,实现城区学校和教学点网上同步教学,并大力开展网上送教活动,促进城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强化机制,“三项措施”作保障
强机制,促保障,零陵区教育局从不懈怠。
强化政策保障。一是保障教学点公费师范生或公办教师的教师编制。二是保障教学点教师的工作待遇。公费师范生在教学点连续工作三年以上,优先安排进城;公办教师在教学点工作三年以上优先进城;城区教师支教到教学点的,一年按两年计算农村教学工作经历。教学点教师按四类学校标准发放农村学校津贴,每个教师每月另外享受200元的交通补助,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向教学点教师倾斜。
强化师生生活保障。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建好标准化食堂,提质学生宿舍、教师周转房,全面优化中心小学食宿条件,保障寄宿生有良好的学习生活设施设备。全面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保育员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寄宿制学校一至二年级按30:1的比例配备生活教师,按照每人每年3.5万元的标准安排工资,纳入财政预算。招聘的生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业务培训。各校制定好生活教师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强化责任,确保教学点停办后,学生到中心小学就读享受到优质、专业的生活照顾。通过财政补贴、社会捐助等方式,确保教学点学生享受4元/天/人的生活补助。停办和整合的教学点辖区内,有学生需要乘坐校车又没有开通校车的,当地协调开通校车。
强化经费保障。区财政加大对农村小学建设投入,一是按照《湖南省小学教学点办学标准(试行)》(湘教发[2012]14号)文件实施标准,加强校舍的改造,建好运动场、功能室。高标准配置好安保、幼保、图书、教学仪器、体育器材、信息化设备等设施设备。二是把优化教学点布局所节约的资源、资金全部集中投入到中心小学和保留的教学点建设上去,确保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明显改善。农村中心小学生活指导教师工资、寄宿学生中餐补贴、教学点教师乘车补贴等全部纳入财政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