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 > 通知公告
分享到:
索引号: 431102009/2020-00215 发文日期: 2020-12-10 发布机构: 零陵区农业农村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主题词:
统一登记号: 信息时效性: 有效 文号 :
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2020—2021年)的意见
2020-12-10 09:05 来源: 零陵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机构: 零陵区农业农村局 【字体:   打印

零农领导小组发〔2020〕2号

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2020—2021年)的

意  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三农”决策部署,确保粮食安全,按照粮食生产“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根主线,以农业项目为引领,大力打造标准化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调优粮食生产结构,加快推动粮食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高档优质稻和特色旱杂粮,不断提高我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就稳定我区(2020—2021年)粮食生产提出如下意见:

一、落实稳面稳产目标,全力推动粮食生产发展

(一)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总产。围绕“强基础、稳面积、稳产量、优结构、提品质、延链条、增效益”的要求,抓好粮食生产,2020年—2021年,全区每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3.6万亩以上,其中早稻播种面积要稳定在27.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35.6万吨以上。

(二)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把粮食安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要将粮食生产安全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明确目标,细化责任,突出工作重点,科学制定方案,逐级分解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粮食生产目标实现。

(三)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各乡镇、涉农街道和区直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中央、省、市、区扶持粮食生产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严禁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降低补贴标准、改变补贴用途,确保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种粮为主的农业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及种粮农民手中。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谁种粮,谁受益,种地得补贴,不种地不得补贴”的原则,核实好种粮面积,按“种多少,补多少,种一季,补一季,种双季,补全额”的补贴政策据实补贴。

(四)严格控制耕地抛荒。充分利用“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和基本农田确权发证成果,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和制度,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农村土地发包方要加强对耕地使用的监管,健全“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杜绝耕地抛荒。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引导外出务工和缺劳力、缺技术的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避免水稻生产功能区“非农化”、“非粮化”,严禁出现稻田连片抛荒2亩以上或稻田抛荒超过稻田总面积 1‰的现象。

二、聚焦粮食提质增效,积极推进科技兴粮

(五)深入推进水稻“早加晚优”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暨“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工程。整合资源,全区每年推广面积30万亩,其中早稻13.5万亩、晚稻16.5万亩,全面推进“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暨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工程“万千百”梯级示范工作。每年区里负责抓好3个万亩双季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暨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工程示范;每个乡镇及石山脚、接履桥街道各办好1个2000亩的双季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暨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工程示范,朝阳、七里店和南津渡街道各办好1个500亩的双季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暨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工程示范;每个行政村要办好1个100亩以上的双季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暨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工程示范,示范区要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集中育秧、统一水浆管理、统一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绿色防控、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推进机械化生产。

(六)大力推广高档优质稻。着力打造“农民主动种植,企业主动收购,农业和科研部门主动服务”的优质稻产业发展新平台,重点抓好优质稻标准化基地建设、技术培训、高档优质稻种植推广等工作。按照“一片一种”建立标准化高档优质生产基地,大力推广种植兆优5431、兆优5455、泰优390、天龙一号、野香优莉丝等高档优质稻品种种植,不断优化水稻种植结构,做到年种植高档优质稻22万亩以上,做到订单生产,订单率100%,并做到优质优价,最低收购价高于普通稻谷市场价10%以上。

(七)大力推广特色旱杂粮。在种植传统旱杂粮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种植甜糯玉米、水果玉米、马铃薯、紫薯、糁子等特色旱杂粮作物,年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特色旱杂粮精深加工,推广“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订单生产,打造精品品牌,把地方特产、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我区重点打造糁子产业,力争建成0.5万亩的糁子种植基地,进行糁子酒系列产品的精深加工。

(八)普及推广科技增粮新技术。创新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动员和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大力推广安全、优质良种,集成推广密室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水稻集中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绿色防控、科学水浆管理等节种、节肥、节药、节水新技术,全面推行推动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2020-2021年每年推广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5万亩以上、水稻机插秧和机抛秧15万亩以上、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5万亩以上、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40万亩以上;开展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机耕、机抛、机插、机烘、机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以上。

(九)全面提升粮食产品品质。坚持质量兴农,实施水稻标准化生产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稻谷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支持新型粮食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推进粮食产品商标注册便利化,强化品牌保护。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推进农业良好生产规范,建立优质粮食生产可追溯制度,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有关规定。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加大粮食产品质量抽检力度和频次,扩大检测范围,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三、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动社会化服务

(十)扎实开展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积极培育种粮大户、育插秧专业户(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基层组织发展为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大力推进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每年水稻集中育秧稳定在面积15万亩以上,其中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稳定在5万以上。

(十一)完善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重点扶持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种粮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努力提高种子、植保、农机等装备和服务能力,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承租、代育、代耕、代管、代种、代收、烘干、营销等各项服务。全区每年要新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10家,全区社会化服务面积稳定达到粮食播种面积的60%以上。同时,从中央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适当资金对社会化服务组织予以扶持发展。

(十二)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按照“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完善出台政策鼓励扶持耕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代耕代种、土地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粮食规模化生产;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实现按户连片种植。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按照湖南省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方案要求,用好中央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助资金和30%的中央稻谷价格补贴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对全区水稻种植面积6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水稻种植面积户平均60亩以上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粮食播种面积100亩以上家庭农场和开展杂交水稻制种30亩以上的制种大户等实行扶持奖励(不重复奖励),名额不限。同时,建立健全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预约售粮绿色通道,加强金融信贷支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促进规模种粮稳健发展。全区每年要新发展种粮大户、杂交水稻制种大户、种粮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140户以上。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十三)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严守耕地红线,严格执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护优化粮食产能,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适当超前”的原则,2020年-2021年每年搞好3.6万亩左右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基本农田进行田、水、路、渠的科学规划,按照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机综合配套的要求,建成田面平整、格田成方、绿化成行、灌排设施配套、地力水平较高的高标准农田。

(十四)加强农田设施提质升级。现有的农田机耕道路与水利设施多为上世纪80、90年代修建,并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维护,基本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特别是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需求,整合发改、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国土整理等部门涉农资金,把机耕道路、水利设施与美丽乡村统一规划建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十五)加快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以“高效、生态”为主攻方向,以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生态化、机械化、信息化发展,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支持体系、保障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力争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20年—2021年全区每年创建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基地面积8万亩以上。

五、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发展

(十六)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确保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40%以上,保持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积极推广“飞防减药、精施减肥、转化减污”的新理念、新机具、新技术,推进有机肥代替化肥技术,加强绿色投入品、绿色生产技术、绿色生产模式的融合应用,促进粮食生产全程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建设。在粮食生产上年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75万亩、落实粮食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40万亩、落实粮食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20万亩、落实绿肥种植面积15万亩、落实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50万亩。

(十七)大力推行绿色高效耕作模式。因地制宜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和“稻油水旱轮作”等耕作模式,创建一批绿色高质高效精细化生产基地。年推广“稻-蛙、稻-蟹、稻-虾、稻-鱼”等综合种养5万亩,年推广“稻-油、稻-经”等水旱轮作10万亩。

六、切实强化保障措施,推动粮食生产责任落细落实

(十八)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粮食生产第一责任人,各乡镇(街道)乡镇长(主任)要对区长负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区里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区水利局、区气象局、区统计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区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区级领导和联系的区直单位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工作责任制。将粮食生产目标管理纳入乡镇(街道)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和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考核评比内容。

(十九)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健全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体系,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产粮大县(区)的奖励资金全额用于发展粮食生产,主要用于粮食生产良种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超级稻“三分地养活一个人”工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机累加补贴,对粮食生产先进乡镇、村、粮食监测点村的奖励及其它粮食生产相关支出。每年奖励粮食生产先进乡镇(街道)6名,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2名,奖励一等奖10万元、二等奖8万元、三等奖6万元,奖励资金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工作;奖励粮食生产先进村20名,各奖励1万元,奖励资金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工作;列支60万元对粮食生产监测点15个村进行奖励,奖励资金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工作;列支50万元用于农机累加补贴(重点用于推广水稻有序抛秧机);列支50万元对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补贴。

(二十)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因地制宜及时出台粮食生产技术意见,指导粮食生产。加大粮食作物结构调整和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培训、宣传和推广,组织技术力量打造一批模式新颖、效果突出、示范作用强的创建样板,引导并带动全区粮食生稳步发展,效益提高。要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抓好科技指导。加强农业行政执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二十一)强化督促检查。由区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区直相关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和发展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完成目标任务情况等进行督促检查,对各乡镇(街道)、村粮食生产情况进行评估,并建立督查考核末位书面说明制度,督查结果将作为粮食生产先进乡镇(街道)、村考核的重要依据。对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没有完成区里下达任务、稻田常年连片抛荒2亩以上或零星抛荒超过1‰而影响省、市对区粮食生产工作考核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实行责任追究,予以通报、约谈、问责,并取消参评粮食生产先进乡镇(街道)、村资格。

附件:1.零陵区2020-2021年度粮食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及奖励办法

      2.零陵区2020-2021年度粮食生产主要目标任务表

中共永州市零陵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2020年3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永州市零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零陵区数据局
联系电话:0746-6332117网站标识码:4311020009
备案号:湘ICP备11003146号-1  湘公安网备43110202000118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萍洲中路100号
E-mail:linglingzwzx@163.com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 监督一点通
  • 三湘e监督
  • 湘易办(安卓)
  • 湖南省政府网
  • 适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