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世祖至元廿五年(1288) 湖南农民起义军首领詹一仔领导衡、永、宝庆诸州部分农民起义于四望山,湖广左丞刘国杰率兵镇压。同年,在永州置“鸟符屯”,派军戍守。
世祖至元廿六年(1289) 刘国杰率官兵,往道州镇压农民起义。
世祖至元廿七年(1290) 永州、宝庆农民军进入新宁境内,永州另一部分农民武装攻占全州。
世祖至元卅一年(1294) 忽必烈诏令在永州选刀弩手,助刘国杰围剿农民军。
成宗元贞元年(1295) 元朝在道州屯戍,防止广东、江西农民军进入。
成宗大德九年(1305) 道州旱。次年三月,道州暴雨成灾,大片田土房屋被淹,死难者甚多;秋,道州暴雨,山裂130多处。
仁宗延祜六年(1319) 朝廷追封周敦颐为“道国公”。
英宗至治元年(1321) 吉阳黎族起义军进攻宁远县。
泰定帝泰定三年(1326) 永明县瑶族起义军被招降。是年,道州发生两次少数民族起义。
泰定帝泰定四年(1327) 永明瑶族义军复起,进攻全州。
泰定帝致和元年(1328) 经永州、柳州官民所请,元朝追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
顺帝元统元年(1333) 广西瑶族起义军攻克道州,旋离去。
顺帝元统二年(1334) 二三月间,境内瑶族义军在边境活动,斩杀官吏。
顺帝至正元年(1341) 四月,道州人蒋丙起义,占领江华,进攻宁远。十二月,道州人何仁甫继起,义军发展至万余人。次年九月,诏湖广行省平章巩卜班率兵征剿,捣毁少数民族堡寨200余处。
顺帝至正三年(1343) 道州瑶民起义领袖唐大二、蒋仁五被俘,押至京城杀害。蒋丙称“顺天王”,率部攻人连、桂等州。
顺帝至正八年(1348) 湖广守帅章伯颜领兵征剿少数民族义军。广西农民义军击退章伯颜军,十二月攻占道州城,次年又一度攻占道州城。
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 元朝在道州置“义兵千户所”,以防少数民族义军攻人。
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 六月,周伯颜率红巾军攻人道州城;次年冬,元军在道州俘杀周伯颜。
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 永州大旱,瘟疫瘴疬流行,死人无数。
顺帝至正廿四年(1364) 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军,湖南州县俱降朱元璋军。
明
太祖洪武元年(1368) 明将领杨璩先后平定永州、道州。
太祖洪武三年(1370) 朱元璋遣使至九嶷祭舜帝陵,置守陵户,并定下三年一祭的制度。
太祖洪武六年(1373) 重修永州城墙,全长九华余里,高三丈多.
太祖洪武七年(1374) 明将陆龄率军人境,先后镇压江华李夜叉、宁远杜回子领导的瑶民起义军。 太祖洪武廿八年(1395) 命严震清理湘江河道,以利船行。
成祖永乐九年(1412) 降道州府仍为州,隶属永州府。
成祖永乐廿一年(1423) 广西富川少数民族进攻道州、永明。
宣宗宣德七年(1432) 明总兵萧授移兵江华,围剿瑶族义军。
代宗景泰七年(1456) 诏封周敦颐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英宗天顺六年(1462) 湖广总兵李震统兵在江华等地征剿瑶族义军。
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 宁远、永明境内少数民族起义,与官府武装对峙。
宪宗成化十五年(1479) 岷王次子音墼封为南渭王,自武冈分居永州。
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 衡州、永州改食海北盐。
宪宗成化廿三年(1487) 祁阳大旱,饥荒严重,“道殖枕藉”,死亡惨重。
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 明将沈希仪破新田瑶族义军于白面砦。
世宗嘉靖十年(1531) 宁远县城火灾,先后烧毁千余家。
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 永明瑶民义军攻打道县,未克。
世宗嘉靖廿年(1541) 移置永州通判于江华,以防江华及两广边境瑶民起事。
世宗嘉靖廿一年(1542) 宁远大饥荒,饥民以竹米为食。
世宗嘉靖甘二七年(1548) 连山、贺县农民军出人永州境,湖广总督张岳率兵“讨平之”。
穆宗隆庆元年(1567) 江华瑶民与广西苗民联合起义于岭东,次年复起。
穆宗隆庆五年(1571) 瑶族义军首领陈龙洲率众一度攻占江华锦田(今码市)。衡州、永州、宝庆改食粤盐。
神宗万历元年(1573) 蓝山县城火灾,北门一带尽焚。
神宗万历五年(1577) 从御史陈荐上言改折祁阳漕粮。
神宗万历八年(1580) 十一月,江华县城火灾,烧毁150余家。
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 邑人钦差巡抚、操江右佥都御史吕藿捐金建回龙塔于潇水东岸。
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 永州大旱,米价飞涨,人食树皮,“死亡载道”。
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 江华人刘大汉率众在蒋家河起义,自称呒帅;其子刘和尚继复聚众于蓝山。
神宗万历廿二年(1594) 刘和尚率众复攻蒋家河,被俘。
神宗万历廿五年(1597) 五月,永州大水淹城,能通舟楫,三昼夜方退。
神宗万历廿六年(1598) 永州城火灾,唐代古刹一高山寺被烧。十二月,道州地震,屋舍皆动。
神宗万历廿九年(1601) 江华大水人城,永明大旱,零陵大火延烧数千家,文昌等庙宇俱烬。
神宗万历卅年(1602) 江华革役李本科暴动未成,被杀。
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 蓝山县雹灾。
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 永州大水,是年起连续四年蝗灾。
光宗泰昌元年(1920) 起陈荐为南京吏部尚书,中因闻党论辞不赴。 熹宗天启四年(1624) 永州大旱;永州城大火,延烧数百家。 熹宗天启七年(1627) 永明清明夜,雨水陡长丈余,浸及床榻,欲平屋檐。 思宗崇桢元年(1628) 封端王嫡四子朱由榔为永明王。 思宗崇祯四年(1631) 永州地震。
思宗崇祯六年(1633) 元宵,道州风灾,城西北房屋、城墙被毁,瓦片飘飚里许。
思宗崇祯九年(1636) 广西富川瑶族首领奉四率众攻入永明县境。
思宗崇祯十年(1637) 临武、蓝山农民军攻人祁阳,转攻永州未克,由东安溯湘人桂;次年又人永州境内,旋走道州、江华;三月,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到永州、祁阳、道州、江华、宁远等考察,历时63天。
思宗崇祯十一年(1638) 临蓝矿民义军复攻永州城,转人道州失利。封岷王支子裎泞为祁阳王。
思宗崇祯十二年(1639) 分宁远县新田堡置新田县。道州地震,次年零陵地震。
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 祁阳王朱裎泞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冯异领导祁阳人民将其驱逐出境。九月,张献忠追明三藩王(即桂王朱常瀛、吉王朱慈奎、惠王朱常润)于永州;随后顺潇水而上,直取道州。是年冬,广西总兵杨国成率师败张献忠于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