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零陵概况 > 人文历史 > 史林漫步
分享到:
零陵志概述(五)
2011-03-07 00:00 来源: 零陵区旅游网 发布机构: 零陵区旅游网 【字体:   打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零陵的经济一片萧条。全区占农村人口90%以上的贫雇农和中农,只占30%的耕地;而占农村人口不足10%的地主、富农,却占有70%的耕地。1949年,全区工农业产值3.08亿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其中农业产值2.95亿元,工业产值仅1267万元;粮食产量58.37万吨,人平仅200公斤。国民党在境内的残余势力不甘心失败,勾结土匪疯狂反扑,1950年1月至1951年2月,先后发生江华匪特分子暴动、宁远“三·二九”反革命暴乱与零陵反革命纵火案,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为巩固人民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零陵专区各级中共党组织和人民政府,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清匪反霸、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采取措施平抑物价,使社会秩序迅速得到稳定。1950年12月至1953年3月,全区分三期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共没收、征收地主与富农的土地206.33万亩,分给贫苦农民的土地占全区耕地面积的46.38%。使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消灭。与此同时,在城镇没收和接管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并将其改造为国营企业,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打退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的进攻,城乡人民积极性高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1952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4.37亿元,比1949年增长41.42%。
  1953~1957年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时期,全区各级中共党组织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执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顺利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1957年,全区96.7%的农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95%的手工业者加入合作组织,90%的私营工商业转为公私合营和合作商店,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得到确立,经济顺利发展。1957年,全区工农业产值5亿元,比1949年增长62.1%,其中农业产值4.6亿元,比1949年增长55.6%;工业产值3999万元,增长2.16倍。这一时期,“左”的错误开始危害零陵,尤其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使一大批知识分子遭到错误批判,一些敢于讲实话、勇于实事求是的人受到压制,给随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损失。
  1958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人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不久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全区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高潮,高指标、瞎指挥、强迫命令、浮夸风和“共产风”随之泛滥起来。全区5694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在1958年8~9月间全部合并建立为127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每社平均5689户。为体现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优越性,在公社内部对劳力、财产实行“一平二调”;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对社员的吃穿、看病、上学全部包起来;大办钢铁,大办水利,大办学校浪潮涌遍各地。1958年9~11月,全区共投入20多万劳力,砍树烧炭,开矿挖煤,砸锅毁灶,修建土炉2974余座,不分昼夜大炼钢铁,消耗了大量的森林、煤炭资源。虚报浮夸之风盛行,各种农产品产量越报越高,甚至上报稻谷亩产过万斤、红薯亩产10万斤。1959年层层开展反右倾斗争,更加剧了“左”倾错误的危害,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1960年与1957年相比,全区工农业总产值下降l 2.55%,其中农业产值下降24.7%,粮食产量下降30.69%。以致发生全区性饥荒和营养性水肿病流行,造成非正常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和死亡率上升。这 一时期,零陵人民怀着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积极发展工业交通,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祁阳和零陵兴办4家国营煤矿,冷水滩纸厂与水泥厂相继建成;宁远至蓝山、道县的公路建成通车,一些县社之间的公路路基拉通;水利建设完成土石方2576.95万立方米,设计灌溉农田32万亩的双牌大型水库工程截流成功,新建中型水利工程2处、小一型与小二型水库196座,新增蓄水量1亿立方米。这些建设成果为零陵经济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1960年底至1962年,全区各地根据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调整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停办公共食堂,允许大集体下的“小自由”;清理“一平二调”,进行经济退赔;开放农村集市,活跃城乡贸易;纠正“五风”错误(即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和特殊化风),强调实事求是;压缩基建规模,精简职工队伍等。通过这些措施,全区国民经济有所恢复,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61年增长9.9%。

  1962年12月恢复零陵专区建置,翌年发生特大干旱。中共零陵地委和零陵专署及时组织群众开展抗旱斗争,同时抓紧国民经济的继续调整。在农业方面,注意加强经营管理,普遍推行“小段包工,定额管理”计酬办法;加速大中型水利工程继续配套,大修小塘小坝,完成双牌水库灌区主渠道的兴建与配套;以增施磷肥、扩种绿肥等措施改良低产田,大力推广矮秆良种和双季稻;发展棉花、烤烟等经济作物;成立双牌林管局,大力恢复和发展林业。在工业上,抽调得力干部支援工业,以冷水滩和道县为基地调整工业布局,增加对工业的投入,筹建与扩建道县糖厂、黄阳司铁厂、零陵轻机厂等一批厂矿。在各行各业开展比学赶帮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开展向雷锋学习活动,人们的思想面貌和社会道德风尚发生新的变化。由于全区人民艰苦努力,不仅战胜了旱灾,而且使国民经济得到新的发展。1963~1965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0.3%,其中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6%,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19%。商业活跃,文教卫生事业有了新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好转。1963~1966年春,在全区城乡普遍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解决一些诸如农村经营管理和少数人贪污、盗窃等问题,但在“左”的思想指导下,错误地批斗了不少基层干部和群众,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1966年5月开始,“文化大革命”殃及零陵。大字报、大辩论、大串连遍及全区城乡,红卫兵和造反派组织纷纷成立;工厂停产,学校“停课闹革命”;党政机关普遍受到冲击以致瘫痪,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遭到批斗;两派群众组织长时间对立,武斗事件频频发生;法制遭到践踏。以致在道县发生了惊震全国的非法杀人事件并波及全区,在东安、江华发生了打击所谓“反革命组织”事件,使一大批无辜群众惨遭杀害和批斗。全区经济曾一度受到严重破坏和干扰,1968年全区工业产值比1966年下降1.1%。1969年各级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厌恶“文革”动乱,渴望社会安定;地方和军队干部的绝大多数在各自岗位上以不同形式抵制“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着力保持社会稳定,组织开展“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运动,使零陵的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的宝贵时机;加之由于零陵专区建置的恢复,国家对零陵的投资有所增加;随着“三线”建设铺开,跃进、东升、建华等一批国防厂矿相继兴迁于境内;从而为地方工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以小化肥、小煤炭、小水泥、小水电、小钢铁为主要内容的“五小工业”在全区获得较大发展。尽管1974年和1976年发生“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干扰破坏,但全区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工业建设累计投资2.7亿元,先后兴建续建地区化肥厂、火柴厂、棉纺厂、水泥厂和黎家坪水泥厂、江永糖厂、零陵卷烟厂,扩建了地区造纸一厂、水电设备厂,全区工业企业由1965年的433个增至1308个。农业累计投入1.22亿元,新建续建大型水库1处、中型水库18处、小一型水库66处、小二型水库278处,新增蓄引提水量7.53亿立方米;烤烟面积由1966年的0.5万亩扩种至1976年的1 1.19万亩。三五、四五计划时期(1965~1975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递增分别为8.75%、5.7%。其中工业产值年递增分别为21.38%和15.36%,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65年的12.6%上升到33.8%。农业产值年递增分别为6.35%和2.24%。1975年全区粮食产量151.37万吨,比1965年增加64.8%;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988公里,比1965年增加2145公里,货运量和客运量分别增长2.47倍和1.35倍;邮电业务总量增长36.1%;财政收入6055万元,增加2245万元,增长37.0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45亿元,增加1.91亿元,增长1.24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永州市零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零陵区数据局
联系电话:0746-6332117网站标识码:4311020009
备案号:湘ICP备11003146号-1  湘公安网备43110202000118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萍洲中路100号
E-mail:linglingzwzx@163.com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 监督一点通
  • 三湘e监督
  • 湘易办(安卓)
  • 湖南省政府网
  • 适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