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02009/2023-00320 | 发文日期: |
|
发布机构: | 零陵区富家桥镇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主题词: | |
统一登记号: | 信息时效性: | 待评估 | 文号 : |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区镇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富家桥镇紧紧围绕“农业强镇、旅游旺镇、工业富镇、环境靓镇”建设目标,深度把握打造“四区两城”的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全区“一核三带三园”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主要成绩:何家坪村、永荷村荣获零陵区“2021届文明村”称号,涧岩头村周家大院荣获市级“文明风景旅游区”称号,高贤村荣获“2021届永州市文明村镇”、“省级特色精品乡村”等荣誉称号,我镇党政综合宣传组荣获“零陵区三八红旗集体”称号,我镇获评零陵区“2021年度全区统战信息工作先进单位”、零陵区“2021年全区禁毒工作先进集体”、永州市“2021年度高速公路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2022年主要工作回顾
1.持续筑牢疫情防线。2022年3月和11月,面对两次突发疫情,我镇立即组织镇村全体干部职工、卫生院职工、辖区民辅警取消双休,全力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接续奋战41天,围绕“四个零”的总目标,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织密织牢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疫情防控网;9月和10月各组织了一次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做到了应检尽检;加强了60岁以上老人的疫苗接种,全镇60岁以上老人接种率达到90%以上。
2.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一是抓实政治学习,夯实理论基础。累计开展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11次,组织镇、村干部开展集中研讨1次。二是狠抓人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突出了青年干部的任用培养,全面推广了“导师传帮带”制度,优选帮带10名导师与近两年新进的镇村干部20余人形成结对,促进了青年干部能力水平全面提升。
3.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一是加快产业建设。其中,研学产业上,完成了潇湘源艺术创作写生研学基地项目签约工作。文旅产业上,全年共开展了12次文化活动,成功协办了湖南省第三届“巴图鲁勇士”户外运动挑战赛。粮食产业上,建设了以峦石山村为核心的万亩示范片;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示范点3个;实现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7.6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3.25万吨。特色种养产业上,我镇全年家禽出笼20万羽,水产品年产量1680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我镇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和银行对接,给每个村都授信了100-500万元不等的乡村振兴贷款。二是抓好制度建设。建立了常态化乡村振兴月例会工作机制;建立了防贫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建立起了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健全了重度残疾人长效护理补贴政策机制,完善了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永零高速公路富家桥段建设工作正在紧张施工中;零道高速富家桥段实物量调查工作已全部完成;投资了229.1万元用于通组公路、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维修多个山塘合计达210.08万方库容;基本建设完成镇中心小学剩余工程;何仙观大型水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灵仙观王何水库加固项目建设已完成。四是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精准对接了有家乡情怀的本土乡贤和有长期投资发展意向的客商,筹备成立了我镇商会。其中,成功吸引客商蒋景春来我镇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流转了何仙姑村1000亩土地,并租赁了原何仙观中学教学楼及周边土地和所有附属设施,盘活了我镇国有资产,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
4.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大局。一是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其中,校车安全方面,共组织全镇中小学校车司机进行了2次安全知识培训;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坚持对不戴头盔、违法载客等违规现象进行劝导劝阻和查处,联合交警中队、派出所开展道路交通整治工作40余次。森林防火方面,组建完善了基层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了“五村联盟”防灭火机制,组织开展了15次消防演练。食品安全方面,共在各村(社区)粘贴100余张宣传海报,在镇内重要路口和重点部位粘贴横幅十余张,开展了2次学校周边食品及饮用水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方面,共摸排全镇范围房屋10904栋,其中经营性用房244栋,共排查整改消防隐患5处。宣传教育方面,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七进”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万余份。二是加强了综治维稳和法治建设工作。其中,综治维稳方面,成立了矛盾纠纷化解小组,加强对我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领导,在各村(社区)设人民调解委员会、“好邻居”(新乡贤)+政法“五老”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积极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活动。法治社会建设方面,在镇、村两级设法制宣传栏和法治长廊,通过法制宣传月、青少年法制宣传周等活动,发放普法读本4000余本,宣传资料8000余张。
5.精准补齐民生短板,抓好各项民生实事。最低生活保障上,开展了社会救助对象清理整治行动。五保供养上,农村五保对象分散供养标准提升到500元/人/月。残疾人生活保障上,新增14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新增50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一老一小”关爱上,全面落实了各项“一老一小”关爱政策。为26名90岁以上老人办理发放高龄补贴,为42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费。保障群众就业创业上,开放护林员及环境卫生等公益性岗位,组织专项招聘活动,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教育保障上,开展了“三帮一”保学行动,启动了捐资助学活动。医疗保障上,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抗旱工作上,面对7-11月持续的旱情,我镇投入抗旱设施设备169套,累计投入抗旱资金70余万元,全力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6.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加强了法治政府建设。对我镇执法部门进行了法制教育和培训,建立了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二是加强了服务政府建设。32个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一门式”服务实现全覆盖。三是加强了政府作风建设。分别出台了镇、村干部的《执行力考核办法》,将镇、村干部工作津贴与各村的工作成果挂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质量还不够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对较少,农田抗旱保水能力还需提升,农业产业机械化程度还不够高;镇域工业大多是一些传统工业,以粗加工产品和非品牌产品为主,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是缺乏财源税源,资金紧缺。受制于财政资金短缺影响,不少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受到影响,无法得到落实。三是养老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需求。我镇现有养老机构接纳人员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养老需求。四是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还需加强。当前我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虽有所提升,但是还是缺乏具备法律、心理疏导、综合执法等专业素质的人才。
三.2023年工作总体部署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镇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做好“三稳一化解”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农业稳镇、旅游旺镇、工业富镇、环境靓镇”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三个五”的发展目标,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乡村建设。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进一步健全田长制相关工作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二是进一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充分利用起本镇的生态旅游资源,协调各方力量统筹推进镇村规划下一阶段工作,力争打造成成规模的特色旅游小镇。三是进一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围绕“农业产业+旅游“的发展思路,发展好以“永州之野”为主题的文生旅融合产业示范带;以贤水河为轴,利用山塘、水库、河坝等水资源优势,鼓励发展壮大水产养殖业,推广应用健康养殖技术和池塘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进一步做好研学基地各项服务工作;继续推进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项目申报工作。四是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继续加大服务支持、资金投入和政策帮扶。五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开展好镇村公路砍青、临水临崖和山体滑坡段维修等工作;协助上级部门做好永零高速公路富家桥段建设工作,快速推进零道高速富家桥段征地拆迁及建设工作;投资进行道路硬化、水利建设等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人何复线建设工作;加快推进镇公墓建设工作;加速推进贤水河河道清理相关工作;加快推进镇卫生院新楼投入使用;继续做好何仙观大型水库前期工作;加大养老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建设投入力度。
2.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维护良好社会秩序。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和防范化解风险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积极摸排化解矛盾纠纷,运用“3+X”听证等措施化解信访积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加大普法力度,要以“党风干风促乡风民风”,引导人民群众主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改善群众“信访不信法”观念,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3.抓实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是继续坚持排查各类安全生产隐患。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整治;同时,围绕重点时段,开展防溺水、防火等重点领域的巡逻工作。二是继续坚持开展各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把校车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重点场所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改。三是持续提升安全生产全民参与度。组织全民参与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宣传活动。
4.抓好民生实事,补齐民生短板和弱项。一是提升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水平。完善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相关制度,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工作。积极与市区以及镇辖区内企业对接,组织开展专项招聘活动;积极开放公益性就业岗位;组织农业技能培训。
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一是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二是要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健全我镇政务中心、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供符合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其他公共服务。三是要加强政府干部队伍建设。以党员冬春训、主题党日、“三会一课”为载体,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加强业务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