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02009/2024-00662 | 发文日期: |
|
发布机构: | 零陵区教育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主题词: | |
统一登记号: | 信息时效性: | 待评估 | 文号 : |
一、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教育工作成效明显:获评永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县区,食堂管理工作经验在全省中小学食堂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教科研工作经验在全省基础教育教科研机构负责人培训会上作典型发言,零陵区在全市第40届教师节表扬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区教育局获评2024年度海军招飞先进单位、2023年湖南省学生资助中心先进单位、2023年度全市师训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度全市教育工作综合考核优秀单位,另有教育宣传等多项工作获评市、区先进;零陵区武术特色教育获《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推介,研学活动《跟着课本去旅行》“潇湘之源”系列被CCTV10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推介,“互联网+智慧食堂”新型监管模式被《央视网》宣传推广,学生食堂管理和营养改善行动被《湖南教育》杂志深度报道,“学在零陵”品牌越擦越亮。
(一)党建引领进一步提效。一是基层党建出成果。完成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工作。打造12个区级以上“五化”建设示范点,中山路小学党支部获评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完成阳明芙蓉学校等6所市级清廉学校建设。二是集中整治见战果。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教育系统风腐案件共计收到问题线索170件,共立案149件,收缴和清退资金1051.37万元(收缴80.98万元,清退970.39万元),其中食堂问题共收到问题线索122起,立案61件,处理54人次,收缴和清退资金154.22万元。
(二)教育教学进一步提质。一是在教研教改上着力。深入开展教研“六好”系列活动(“六好”:零陵好常规、零陵好课堂、零陵好教案、零陵好作业、零陵好命题、零陵好教研)。评选出10节“零陵好课堂”在全区推广。在省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20余人次,市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200余人次。二是在“双减”工作上加力。全区共开设球类、绘画、器乐等课后服务课程50余门、社团280余个,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执法巡查4次,查处无证无照机构12所,立案查处无证无照学科类培训2个,进一步推进湖南省第二批校外培训综合治理改革试点项目。三是在研学建设发力。投入200余万元,将已闲置的柳子街小学改造成“研学零陵”集散中心和研学第一课体验中心。设计开发研学课程10项,2个省级研学基地正在通过复审。组织参与“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在省教育厅“我的韶山红色研学双向综合服务评价”中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茅。三是在职业教育上聚力。引导第二技校与永州市工商职业中专合并办学,办好新开设的中职专业3个,扩大工商职业中专对口升学班班额,完成工商职业中专“双优”学校中期验收。完成潇湘源学校市级高复特色试点学校申办。四是在教学成绩上倾力。全区中考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连续七年排全市前三。2024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3550人,较2023年增幅达5.6%,高考600分以上296人,清华北大上线11人、录取4人;海、空军飞行员6人,全市最多;艺体生文化、专业双上线人数及上线率居全市第一。本科上线率、特控线上线率实现“九年增”。
(三)教育保障进一步提档。一是校园建设有新面貌。投入4000余万元,完成省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3所、薄改与提升学校10所、提质改造小规模学校2所、维修改造学校16所、完成幼师高专附小教学楼提质改造、永州七中学位项目建设、改扩建幼儿园3所,新增高中学位400个、幼儿园园位600个。投入700万元,推进25个信息科技、2个生物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考室建设;投入资金200万元,对3所学校校园广播和4所学校班班通进行提质升级。二是食堂管理有新高度。投入800余万元,提质改造学校标准化食堂13所、实现全区公办中小学“明厨亮灶”及“智慧食堂”全覆盖。实行中小学“校园餐”包保制度,区领导率先垂范,带动各方强化落实。实行“5212”陪餐制,邀请各方监督学生伙食质量。每月定期召开阳光监督月例会,及时反馈,保障监督实效。同时,推进“免费午餐”项目,惠及全区21所农村学校,4400余名师生。三是教育关爱有新作为。资助贫困学生42928人,资助总金额3837.53万元,做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组织“送教上门”活动2000余次,全区“五类”适龄儿童、少年100%入学,无一人辍学。
(四)教师队伍进一步提优。一是教师能力全面提升。深化“教研训”一体化建设,建设教科研基地4个,学科教研基地5个,组建城乡学校教研共同体16个,进行学校间、教师间的结对帮扶,开展各级培训项目96个,共培训教师8000余人次,培养区级骨干教师480名,市级骨干教师38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二是教师结构全面优化。接收公费师范生88人,引进高学历人才11人,交流轮岗校长教师240名,合理调配全区教师资源。
(五)校园安全进一步提能。实现全区学生“零”溺亡、校车安全事故“零”发生、校园安全责任事故“零”发生的工作目标。一是强化安防建设。全区中小学安防“四个100%”达标,完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学校18所。二是优化教育方式。实行“1530”安全教育机制,常态化开展各类安全知识教育,邀请法治副校长到学校开展各类安全警示教育讲座100余场。三是强力推进防溺水专项行动。投入资金5万元,在城区新建2处户外集中游泳嬉水场所,并聘请专人在危险水域进行值班蹲守。创新防溺水宣传方式,发放防溺水宣传手环6万余个,全面普及“七不两会”。开展“千师访万家”活动,“面对面”宣讲各类安全知识。开展防溺水督查,整改防溺水问题100余处。四是强力推进校车专项整治行动。共开展集中整治16次,查验校车700台次,发现并整改校车安全隐患136起、道路交通安全隐患61处,责令辞退校车驾驶员、随车照管人员5人,淘汰报废“非标准”校车46台,停运校车10台。五是强力推进校园及周边集中整治行动。共开展集中整治4次,查处违法经营书店5起、违法经营网吧3起,劝导流动摊贩1000余次,依法收缴占道经营物品50余件。六是强力推进“利剑护蕾·雷霆行动”。开展专项督查5次,进行法治教育讲座35场,实现了校内性侵“零发生”的目标。
二、认真谋划2025年工作
(一)聚焦管理,提升教育质量。一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校际差异系数、加强政府保障程度、提升教育质量,保障2025年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验收通过。二是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实行城乡对口帮扶机制,选取城区10所中小学校对相应乡镇学校进行结对帮扶,进一步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实行教学质量第一门槛制度、末位调整机制和岗位目标管理,常态化开展教学常规及听巡检查活动,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向课堂教学要实效,着力提升全区教学水平。确保2025年中高考位居全市第一梯队。三是推进思政课改革。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向日葵工程”开展好“十个一”德育教育活动、“五红”(唱、演、讲、访、读)活动。在全区中小学书记、校长中开展上思政示范课活动,在全体党员教师中开展思政“党员示范岗”活动,充分发挥思政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充分发挥“五育并举”育人功能。开足开齐体育、美术等课程,突出育人实效,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同时开展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聚焦统筹,改善办学条件。一是优化学校布局。按照《零陵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方案(2024—2035年)》要求,结合实际对全区学校布局进行调整。二是加强校园建设。做好永州三中体育馆前期筹备及开工建设,新增高中学位200个,做好永州七中新建大门及周边道路规划设计,持续推进薄改与提升项目,用心用情做好凼底乡中心小学等4所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三是化解永州九中大校额。推进蘋洲校区独立办学,逐步把蘋洲中学办成全区一流的城区寄宿制学校。
(三)聚焦精细,强化食堂管理。一是推进学生食堂大宗食材采购方式改革。将全区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以学校为单位的分散采购模式改革成以全区为单位的集中采购模式。二是推进托管学生食堂转自营。将城区12家合同尚未到期的托管学校食堂,按流程有序调整为自营,进一步降低食堂运营成本,让更多资金用于提升学生膳食质量。三是进一步强化食堂监管。坚持师生同餐,开展好食堂阳光监督月例会,落实好“5212”陪餐制度和中小学“校园餐”包保制度,办好师生满意的食堂。
(四)聚焦赋能,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行“一校一策”,通过公费师范生培养、市区内教师合理交流、引进高学历人才等方式补齐短板学科教师。突出“教研训”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带动和引领作用,培养一批市区骨干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同时抓好短板学科教师培养,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能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正面典型教育学习、师德师风考核及结果运用,全面提升教师师德师风素养。二是深化教师减负。对进校园事务进行集中规范,各单位进入校园检查时,必须扫码登记,凡未经教育部门审核备案的非教学类活动,一律禁止进入校园。让教师集中精力教书育人。三是划清家校教育边界。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家长学校开展适当地家长培训,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打造成本最低的教育模式。四是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宣传典型教师事迹,讲好优秀教师故事,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形成全社会理解教师、支持教师、崇尚教师的良好风尚,让教师获得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
(四)聚焦重点,守护校园安全。实现2025年全区学生“零”溺亡、校车安全事故“零”发生、校园安全责任事故“零”发生的工作目标。一是建立健全各项机制。建立学校舆情研判处置机制,提升教育系统整体舆情应对能力。建立民办学校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加强民办学校监管,强化风险隐患排查,保障师生合法权益。持续落实“1530”安全教育机制,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教育作用。聚焦交通、消防、食品、防溺水、防性侵、防欺凌等安全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和防范、自救能力。二是开展安全专家查隐患活动。重点对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欺凌和性侵害行为苗头、校内外等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台账,并逐一整改到位。三是推进“五大”专项行动。开展防溺水专项行动,做好防溺水宣传教育,持续加强对重点水域和重点人员的管控;开展防性侵专项行动,加强重点学生关注度,开展入职查询和从业查询,坚决杜绝和清理不合格工作人员进入学校(园)工作岗位;开展校车运营治理专项行动,做好校车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加强校车监控平台的管控和路面巡查,通过联合执法等方式,确保校车平安运营;开展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建立健全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机制,完善“护学岗”和“高峰勤务”,强化防冲撞设施建设,防止校园及周边事故发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辅导室作用,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利用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合理开展家庭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