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02009/2025-00378 | 发文日期: |
|
发布机构: | 零陵区珠山镇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主题词: | |
统一登记号: | 信息时效性: | 待评估 | 文号 : |
建强一个支部,就是建强了一个堡垒。 织密组织体系,建强组织堡垒。扎实开展“两新”党组织组建攻坚行动,不断推进“五个一”建设,全面落实党委成员“1+N”结对共建机制,10名党委班子成员联点共建15家“两新”组织,安排15名党建指导员联系企业指导常态化开展党员学习教育、“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建活动,全面提升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同时,建立“乡贤理事会”,引导“两新”组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共计捐款捐物30余万元,救助对象500余户,受益人数1500余人,为39名珠山籍学子发放励志奖学金9.6万元。 用活党建抓手,深化活动开展。深入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我为企业办实事”“三送三解三优”等,安排15名镇机关党员干部采取“点对点”“面对面”上门走访等方式对镇内企业开展帮扶,通过了解企业发展诉求、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先后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50余个,进一步推进了为企业“纾困解难”政策落实落地。 守牢生态环保,破解发展难题。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链式”发展思路,持续破解锰产业发展难题,大力开展生态复绿行动,完成矿山复绿2000余亩,完成截排水沟建设1万余米,清运尾砂约6.5万吨,补种各类树苗35万余株,整改复绿584亩。同时,重点引入以锰系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的研发中心,投资6.1亿元的中设二期项目2024年底建成投用,预计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以上。年产2万吨电解二氧化锰项目已投入建设,实现年产值3亿元以上,预计可以带来800万元的税收,持续推动工业“质”“量”双提升。 书记带头“引”产业。扎实推进“头雁工程”“人才回引工程”,鼓励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采取敲门行动、返乡创业座谈会、乡贤会等方式摸排在外乡贤能人名单,建立健全乡贤、能人信息库,目前在库人员已达79人。有针对性地宣讲返乡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村在外人才回村投资兴业,先后吸引了14名种植、养殖大户返乡创业,发展生猪养殖、蔬菜种植等产业,实现了党旗在产业上高高飘扬。 创新模式“管”产业。以争创国家级农业强镇为契机,按照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村一策”思路,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程序,创新实施“党员+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可集中育秧大棚6个,建立300名党员干部、52名产业大户、38名贤达能人和496户农户联户结对。同时,采取“村企合股、村干参股、管理入股”的模式,申报入股7家一体式、自动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0万元以上。 立足优势“兴”产业。立足区位,结合特色,坚持“一村一示范”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产业振兴。重点谋划建设山支尾、上田、于家村连片供港蔬菜基地3个,总面积超3000亩,吸纳300多名村民就业,年收入500余万元。利用圳头村现有玉米、大豆产业,打造“林下套种示范精品园”500余亩。强化大力湾、渣塘、米筛井、高夫殿村产业发展协同效应,打造万亩连片柑橘基地助农增收,建成了农业龙头企业4家、新型农村经营主体70余个。 与师同行。强化“育雏工程”,聚焦致富能手数量少、带富能力弱等突出问题,深入实施“导师帮带”计划,采取“上带下”“老带少”“旧带新”等方式,明确专人传帮带,通过面对面教、手把手带的形式,组建能力素质、干事创业、廉洁自律、集体经济、服务群众等多个科目中“精选菜单”,促成致富能手与乡镇党政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人员结对跟班学习,要求“导师”随时随地帮助“学生”捋思路、明方向、解难题,逐步提升致富能手的实操能力。 结对带富。深入开展“片组邻”三长制,组织“片长、组长、邻长”与农户,尤其是脱贫户等重点人群结成对子,充分发挥党员致富能手的标杆带动作用,截止2024年,全镇累计选拔片长160人、组长500余人、邻长1400余人,先后共摸排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7个,帮助解决就业等事件400余起。例如,在山支尾村党员致富能手陈宇源带动村民种植蔬菜600多亩,带动100多人就业,每人每年增收一万元以上;零陵区红林达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林魁带领村民种植阳光一号桔柚1000多亩,帮助了80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起到了一人致富、带动一片、影响一方的良好效应。